1 - 传承|百达翡丽珍稀工艺传承

传承珍稀工艺

17世纪以来,日内瓦已成为珍稀工艺的卓越中心,而百达翡丽一直对能工巧匠及其超凡杰作推崇备至。

传承|百达翡丽珍稀工艺传承

百达翡丽自1839年创立以来,一直延揽能工巧匠来装饰腕表。只要翻看现藏于百达翡丽博物馆的百达翡丽首本名册,便可看到百达翡丽对每枚时计采取的每个步骤、每道工序,从生产制造到出厂销售均有详细纪录。

始于雕

百达翡丽的两位波兰始创人百达(Antoine Norbert de Patek)和沙柏(François Czapek)早年在日内瓦合作期间,成立了Patek, Czapek & Cie钟表制造公司(另一创办人翡丽先生在6年后加入)。当时,他们尚未设立自家工坊。他们购买钟表,聘请当地工匠雕刻。雕刻工艺以波兰历史为题材,自然吸引到波兰同乡成为首批顾客。

不久,首批采用珐琅工艺的时计面世,其灵感泉源来自各大艺术流派的名作,涵盖从象征主义到新艺术运动,并很快与手工雕刻、雕饰纹及其他珍稀工艺融为一体。他们渐渐积累了一系列微缩珐琅彩绘作品,尤其是专为皇室人员设计的“皇家”时计系列,而皇室毫无疑问是公司的精选客户。只要有怀表,便要有装饰,毫无装饰的猎表简直匪夷所思。 

日内瓦――珍稀工艺之都

当然,日内瓦钟表制造商及其工匠之间向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17世纪,日内瓦钟表就被视为品质上乘的时计,以精湛工艺驰名于世,尤其是雕刻技术和珐琅装饰。它们被视为瑞士最精美且符合美学的精密杰作,相比之下,其他地区更多着眼于大量生产。

英格兰、法国和德国的工匠擅长开发复杂程度不一的精确钟表,而日内瓦成为“艺术”钟表的开创者。日内瓦珐琅学派是珐琅工艺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主张在850°C的高温下煅烧数层纯珐琅来制造基底,并抹上从薰衣草、百合花、康乃馨或檀香木中提炼的稀有香油。18世纪,它发明了“无色透明瓷釉”(fondant)技术,在微缩彩绘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透明瓷釉,既能保护微型绘画,又增添了当时深受喜爱的独特光泽。 

盛极而衰

19世纪是日内瓦工匠的黄金时代,之后却不可避免地日渐衰落。百达翡丽荣誉主席菲力·斯登认为,日内瓦传统工艺的巅峰之作主要诞生在1820至1900年间。此后,钟表品牌纷纷涌现,目标各有不同,而且转向工业化生产。批量生产成为主要考量。二战之前,“艺术”时计仍在生产,但早已辉煌不再,及至战后,这些精湛工艺几近绝迹。

百达翡丽深信珍稀工艺必须传承保留,并为此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1970至1980年间,手工装饰腕表的市场岌岌可危,而雕刻工匠、珐琅工匠及其他传统工艺继承人的工艺不受制表界的重视。这些工匠相继离去,被迫转投其他行业。如此一来,曾经广博精微的工艺知识因为人们的漠视几乎失传。 

斯登家族的承担

犹幸百达翡丽意识到这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而挺身而出,坚持委托这些能工巧匠继续创作“艺术”时计,尽管这些作品似乎毫无市场可言,最终只能在公司的库房中蹉跎岁月。但这是维护古老工艺必须付出的代价。诚然,这些作品后来丰富了百达翡丽的典藏,成为百达翡丽博物馆的骄傲。然而,斯登家族当时却无法预知未来,甚至也无法想像这一在钟表制造危机中挣扎求生之举竟然能取得成功。 

本网站按照我们的 cookie 政策使用 cookie,以实现网站功能及数据分析,确保为您带来最佳的网站使用体验。不更改 cookie 设置而继续使用本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 cookie 政策。